(作者:Bill李国彪;审校:谢炜玮/Jacky申健)
核心看点:
关键时刻:听说并尝试Scrum;成为CSM;翻译第一本Scrum著作;成立优普丰;第一次CSM上海公开课;第一次中国Scrum Gathering大会;结识Vernon史文林;奇虎360公司内训;
关键心得:选正确的事;顺势而为;跟对人;心态开放;拥抱意外的学习;要专注;把手弄脏;快速试错;恒心;社区;善观察;多思考;找对人;
自2007年优普丰敏捷学院成立并开始专注在中国推广敏捷,光阴如梭,已有十个春秋。虽我不善词藻,回想敏捷在这十年中给我以及我身边的朋友、同事、社区的伙伴及各大客户带来的变化和成长、开阔的眼界,以及更积极和正向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我抱着感恩之心,不禁想写点什么与大家共勉。如今回顾这一历程,信心不断加持,也鼓舞我们投向未知的但也是无比广阔的未来。
优普丰十年敏捷推广的心得总结(上篇)从零到一的信心加持
自2007年优普丰敏捷学院成立并开始专注在中国推广敏捷,光阴如梭,已有十个春秋。虽我不善词藻,回想敏捷在这十年中给我以及我身边的朋友、同事、社区的伙伴及各大客户带来的变化和成长、开阔的眼界,以及更积极和正向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我抱着感恩之心,不禁想写点什么与大家共勉。如今回顾这一历程,信心不断加持,也鼓舞我们投向未知的但也是无比广阔的未来。
自1994年我开始工作,积累了各种岗位经验和体会过不少IT项目的折腾,2004年我开始对Scrum有了起初的探索和了解。当时我就职于一家总部位于多伦多的加拿大移动运营商企业IT部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曾经的Waterloo大学兼职信息技术管理硕士课程校友William(黎伟强,当时DoubleClick多伦多研发总监,现浪潮集团北美AI带头人)侃大山,经他提点访问了ControlChaos网站。从该网上面当时的内容,我隐约体会到敏捷理念及Scrum团队方式的强大动能,快速响应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以及对世界正向的影响力,立即开始把手弄脏,运用Scrum到我们部门的软件系统交付工作中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的历练激发了我想更系统地深度掌握敏捷并成为一名CSM认证者的念头。当时Scrum Alliance已在北美推行敏捷并组织CSM认证培训,精挑细选之下我决定参加Ken Schwaber和Mike Cohn一起教授的公开课(2007年1月于佛罗里达)。Ken是Scrum框架创始人之一(也是ControlChaos网站的创建者),而 Mike 是Scrum Alliance的创办人之一,他们当时都是敏捷及Scrum的先驱领袖。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次神奇的课程机会!我现在还供奉着我这张两位敏捷先行者老师的现场签名CSM证书,晒一下:
课间在与两位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Scrum Alliance成立于2002年,以及Scrum在北美软件界蓬勃发展的势头,各种敏捷大会的持续定期举办(例如下面快照所显示的Agile Alliance每年一次的Agile Conference全球大会)。各大美国本土高科技产品公司及企业内部IT组织对敏捷的认知和探索已经形成趋势,但Scrum当时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还是一个很新的理念,各种产品研发和项目还在瀑布式的焦油坑中挣扎。这次课程还得到了翻译Ken的2004年经典Scrum著作的机会!敏捷及Scrum背后的强大价值观促使我在回中国的飞机上决定投身敏捷传播事业。UPerform这个名字就是在飞机上的灵感所得,包含了我对敏捷传播的影响力期许:U和you 同音,Perform有去努力投入并产生成果之意, U和P组成UP,有向上之意,我希望通过敏捷的传播能让更多的“你”掌握敏捷的理念和方法,展现潜藏的才华,拥抱更上一层楼的人生。优普丰虽是UPerform的译音,但同样有“普及优秀,丰满人生”的寓意。带着这份对敏捷的痴迷和信心,我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了优普丰。
2007年成立了优普丰之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业务,虽然有带团队和大型项目的经验并兼职读完了MBA,但那时的我其实还只是一名开始创业的技术男,我并不知道如何去经营公司开拓市场,那就在探索中敏捷前进和快速试错试对呗。我首先建立了公司的网站以推广敏捷和Scrum。那时没有业务的好处是我可以专注去翻译Ken先生的重要著作《Agile Project Management with Scrum》。在该书翻译出版的过程中,Ken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他把我介绍给了拥有这本书国际版权的出版社Microsoft Press,并联系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文开琪老师,我们两人一拍即合于2007年底成功出版了这本书的中文版(中译名《Scrum敏捷项目管理》)。这次合作也触发了文老师在敏捷书籍推广的热情,后续其一直致力于敏捷相关书籍的引进和出版。再次感谢文老师的眼光和坚持!
2008年我们开始筹划在中国的第一次Certified Scrum Master认证公开课(CSM)。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可以交付Scrum培训课程的认证老师,但我很幸运地得到了美国同行Peter Borsella的支持。回想当初,我真的很感激Peter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在并不知道最后可以招到多少学员的情况下愿意承诺从佛罗里达飞来上海交付CSM认证课程。我想那绝不是短期利益驱使Peter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许更多的是他对敏捷的热忱和一颗助人发展的心。感谢所有人,2008年5月课程如期举行,我做Peter的助教,30位学员满额完满收官。这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没有市场推广,没有社会关系,某种力量推动了这一切的发生。我更坚定了对敏捷的信心,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这次课程更大的收益是结识了许多认可敏捷,愿意去钻研敏捷并发挥敏捷能力和影响力的小伙伴,其中包括吕毅(当时在诺西任职,过来课上和Peter co-train),张博超(当时在爱迪德任职),王晶(当时在杭州博克任职),张松(在TW公司任职)等等。许多课堂伙伴后续都成为了敏捷在中国市场积极的“布道者”和社区意见领袖。上述企业也是尝试敏捷式项目交付和Scrum框架的国内先行者。大家看看这次课程结业照片!
就这样在中国播下了Scrum的星星之火,通过这次课程也让我更了解了敏捷社区及行业会议在国内的萌芽现状。我们随后又在北京举办了一次CSM认证公开课,老师是Pete Deemer先生,当时他是雅虎印度分公司成长出来的一位高管,现任Scrum Alliance董事,是一名很有口碑的敏捷先行者和实践者(Scrum Primer的主作者之一)。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在中国的第一次Scrum Gathering。当时吕毅和我谈起组织敏捷社区,举办首次Scrum Gathering的社区活动,会议组织者也包括一众敏捷积极分子(徐毅、何勉、苏光牛、滕振宇、麦天志等),近水楼台的我主要负责在上海物色场地。许多的小伙伴后来也成长为社区意见领袖。2008年9月20日在上海苏州河边一个老旧工业区改建的一号码头酒店成功举办了在中国的第一次Scrum Gathering,在没有做太多推广的情况下有80多人参加, 诺西、爱迪德,华为和杭州博克来了很多人。Bas Vodde, 后来LeSS大规模敏捷框架的创始人之一,当时在杭州诺西进行Scrum敏捷的实践和推广,也来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们还第一次体验了Open Space的方式来聚会和碰撞!请看珍贵照片:
杭州博克的总经理Vernon Stinebaker(史文林)先生也带着很多他的同事参加了这次活动。 我们和史文林的合作也始于这次活动。史文林先生很健硕,很有气场,在中国及台湾工作生活多年,所以虽然是美国人却能如大山一般讲一口流利的中文,非常引人注目。我被他对敏捷的热情和气场所吸引。通过他我也了解到2007年底北京的CSM公开课(一位加拿大老师教的)。我当场问他:“你对敏捷这么有热情,在敏捷推广上你有什么行动计划吗?”Vernon说他想成为一名敏捷培训师以便和更多的人分享他所在公司的敏捷心得和经验,和大家一起把软件产品交付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于是我便问他:“那我们一起在中国把敏捷培训和传播这件事做起来如何?” “好,let’s inspect and adapt!”Vernon真诚地向我伸出了他的大手。到今年我和史文林的合作已有九个年头,一路走来亦师亦友,并一起贡献力量到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敏捷推广中。他的真诚和愿意毫无保留地培养人的热情一直感染着我,认识Vernon是最幸运的事情!
有赖于Vernon开放的个性、对敏捷深刻的认知、以及不管是在技术、管理还是在领导力及教练影响力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敏捷逐渐得到了更多企业的认可,我们于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成功交付了两次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内训课程。这两次课程奠定了我们对敏捷和Scrum更坚实的信心。第一个内训课程是史文林先生用英语在北京交付的,客户是外企Sun Micro System(Java语言的推广公司!)。而另一个内训课程对我而言则更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当年Pete Deemer先生作为我们的聘请老师在北京交付公开课时,一位女士直接打电话给我,问可不可以旁听半天,我说非常欢迎来指导。她当时是奇虎(即360公司的前身)的人力资源总监。我好奇地问她怎么会对敏捷感兴趣并留意到我们。她回答其实是奇虎的创始人,著名的周鸿祎先生看了我翻译的那本《Scrum敏捷项目管理》,觉得书中所提到的软件产品研发及相关敏捷理念正是他所认同的互联网化团队交付方式,并想把这套Scrum框架通过培训的方式引入公司内部,于是请她来考察一下。因着Pete老师的缘故,旁听的效果是非常的棒。然而Pete不讲中文,而奇虎需要用中文交付这次课程。于是我便鼓起勇气毛遂自荐提出由我来交付这次课程。但怎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给客户带来更多的收获呢?在敏捷实践中有结对编程,那为什么培训不可以“结对交付”呢?两个不同的培训师有着不同的行业背景,多元的软件开发经验和项目经历,结对交付肯定能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收获。于是我邀请了Daniel滕振宇和我一起交付这个课程。
虽然我俩作为培训师初出茅庐战战兢兢,这次奇虎的内训课程不负众望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周老大对敏捷思想及其方法的认可和看重,间接证明了敏捷在业界的实战价值。奇虎的这次经历让我相信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敏捷有着得到行业领袖认可的生命力,它决不是昙花一现。这次信心的加持让我义无反顾地和敏捷走到了现在,同时也看着敏捷理念本身也在一直有机的深度和广度成长和演进。
优普丰十年敏捷推广的心得总结(下篇)之保持归零的敏捷初心
Regional Scrum Gathering(RSG)敏捷嘉年华10周年大会在上海召开之际,很幸运也很感恩这个2018年夏天能在加拿大有些许空闲时间把下篇完稿。过去的11年深度参与推广敏捷和Scrum,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延续上篇的思路,我会以关注关键事件和人物的方式来阐述我的观察、思考及判断,继往开来,继续与大家共勉。可以断定,未来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发展和敏捷的影响力又是不可估量的。
自上篇说到2011年,后续几年,我们主要经历的是敏捷在中国地区的有机和稳定地发展,例如各地敏捷社区的建立、多届RSG及敏捷中国大会和敏捷之旅活动的定期举办、Scrum联盟认证(特别是CSM®及CSPO®)人士的持续增加、后续本土Scrum联盟CST/CEC/CTC的成长(包括Vernon史文林、Daniel滕振宇、Bill李国彪本人、Ethan黄方等数位早期的CST)。另外一边是敏捷管理工具、技术工具链及极限编程理念的渗透和日益流行,比如一系列的支持Scrum迭代开发、看板、以及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及自动化的开源及商业工具得到许多团队的采纳。
大概4年前,敏捷的发展的能量积蓄到一定的程度,突然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敏捷的理念从简单的研发项目/团队层面开始快速拓展到企业组织和商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这提出了以前没有想象过的挑战,同时展现出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我尝试从下面几个维度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和体会。
过去几年,VUCA这个英文缩写词成为了敏捷转型及管理咨询圈子的网红词汇。VUCA来自外国军方,代表这个时代(任何行业)的4个特征:易变性(Volita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我清楚的记得,在我教授的一次Scrum认证课程上,一位工作资历非常丰富的学员感叹说:“敏捷是这个时代呼唤出来的更有效的新理念和方法!”。 我们自己也总结出:企业敏捷的能力就是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能持续创造最好成效及业务价值的能力。全球社区还派生出了敏捷HR宣言及敏捷营销宣言,最近的一本全球畅销书《赋能》描述的正是在现代战争领域如何打造机动和迅速响应变化的团队。
2012年,我们有幸邀请到管理3.0的缔造者Jurgen Appelo先生来华访问并交付了上海及北京各一次的工作坊公开课,也是我们第一次全面的了解和探讨敏捷所期望的全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及管理者领导力方式。同时,企业敏捷转型的概念开始风生水起,虽然寸步难行。海外的企业界人士及咨询顾问们(包括各大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陆续发表文章及撰写相关书籍。全生态业务敏捷(Business Agility)的概念生根发芽。2017年3月,全球首届业务敏捷大会在纽约召开,其中包括提倡整合敏捷(Agile)、超越预算(Beyong Budgeting)、开放空间(Open Space) 及 Sociocracy(暂无合适的翻译)的Jutta Eckstein女士发表主题演讲。书籍方面,基于螺旋动力(Spiral Dynamics)理论的代表性著作《重塑组织》(Reinventing Organization) 中文版在国内出版,Jutta的最新著作《原来你才是绊脚石》繁体中文版在台湾出版。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也促成了我们进行了敏捷企业形态的第一次全面总结,并于台湾PMI大会发表相关主题演讲,关注整个企业组织的5个维度的进化方向特征:业务想法、组织结构、流程、技术能力、文化。
另一方面,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力量,敏捷也从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企业向其他传统行业迅速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金融业和高端制造业(比如汽车行业),而且企业级业务敏捷能力的培养诉求越来越强烈。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及核心驱动因素就是该行业的VUCA时代的来临。
上面是关于企业生态敏捷的升级进化,我也发现了另外一股超强的力量:教练(Coaching)。我戏称之为:“敏捷”遇上“教练”。Coaching是我接触和使用过的最本质又是最正面的影响人的领导力方式。呵呵,敏捷教练也是当下的网红词汇!谁是敏捷教练呢?我自己的看法:在深厚的敏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敏捷教练用Coaching的领导力方式帮助团队及大规模组织培养应对VUCA的能力。我在回想,究竟是什么机缘点燃了我们对Coaching的关注和喜爱。讲一个故事,我碰到过2个在读高中生,一个是非常聪明(高分通过IQ测试),另一个是普通资质,但都在放弃努力成长的边缘,无法承受所谓的压力。那位聪明的孩子觉得她的高智商成为她不能失败的理由(在别人眼里);而那位普通的孩子自卑自怜,觉得自己不可能成功。传统的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在这代孩子身上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但Coaching的方式却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成效,让资质截然不同的他们都重拾对世界的好奇和成长的渴望,拥有自我,建立目标,努力前行。
海外的Scrum教练和培训师社区最近做了一次对敏捷教练源头的考古,基于目前的发现,是一家老牌金融业公司Capital One开始在2004年对外招募及设立这样的角色/岗位。我第一次在中国大陆正式见识敏捷圈子里最资深的专业教练的能力是在2012年。当年上海RSG大会邀请到了《Coaching Agile Teams》一书的作者Lyssa Atkins及她的搭档Michael Spade来做主题分享。在会前我们组织了一次两位大牛亲自引导的两天敏捷团队教练的公开课,我和王宇有幸做了他们的全天候助教,顺带也亲历了整个过程。我清晰记得,课程结束之后,王宇被深深的触动,源自我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的强大气场和大家强烈的自我觉察。从此,我们都迷上了Coaching,特别是王宇,迅速开始在Coaching上修炼和运用。同时,也因为王宇的牵线,我在天津认识当时还在渣打银行做内部管理者的Jacky申健(社区上人称申导)。Jacky立即加入了我们并开始给一个知名全球化企业做敏捷Scrum咨询。随着我们合作的渐渐深入,Jacky迅速成长为社区意见领袖和CST。据我观察,毫无疑问,其专业教练及引导技术方面的发展和沉淀对Jacky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最近,很兴奋了解到今年8月的RSG大会后在上海有两场和教练相关的活动:Scrum Coaching Retreat及教练流派的对比讨论。虽然本人无法到现场亲历,我们都非常期待!我自己深度学习及修炼的是埃里克森派(老太太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创办),Jacky参加过的是亚细亚高智Paul教练的派系,王宇参加过的是共创派,而Vernon史文林参加的是IGA学院的。大家有机会切磋交流打磨,何乐不为!值得一提的是,目测下来,Vernon是国内敏捷圈子里唯一一位已经成长为PCC(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的专业教练: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的人士。Jacky和Vernon也陆续成为了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仅有的2位Scrum联盟的CTC认证教练(Certified Team Coach)。怀着感恩之心,我们最近一起也推出了UCAC认证项目(UPerform Certified Agile Coach),期望能帮助广大敏捷教练群体的能力发展及帮助社区培养更多的CTC及CEC认证人士。关于敏捷角色能力体系的总结,我们近年来迭代演进及在多次敏捷社区活动进行分享,包括今年六月在台湾敏捷峰会的主题演讲:敏捷组织生态角色能力模型。
除了敏捷上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发展,自2007年,除了Scrum和基本的极限编程(XP),我们也目睹和亲历了很多相关的理念和落地方法在中国市场的生根发芽。这些包括及并不限于: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DevOps(开发运维)、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精益研发及Kanban(看板方法)、规模化敏捷(Scaling Agile,例如 LeSS、SAFe、S@S框架等)、精益数据分析(Lean Analytics)、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等等。这么多样化的理念及方法成互补之势,对敏捷和创新的声势、力量及诉求推波助澜。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最近两年 Google Deepmind 的 AlphaGo(阿尔法Go)围棋人工智能(AI)的一系列迭代版本发布的事件也深深的触动和启发了我(因为我小时候是一个围棋爱好者!很遗憾没有成为专业高手)。主要是两个方面:1). AI通过超短的快速反馈闭环(纳秒级的Sprint)的学习方法在不可想象的短时间内在某些垂直封闭领域,迭代增量式的超过全人类几千年的认知(例如对于围棋这么古老的桌游)2). AlphaGo Zero(阿尔法Go元)终极版本的发布。这个版本完全不需要基于人类原有对围棋的认知(所谓的大数据),而完全可以通过自我博弈,一盘棋一盘棋去快速学习和发展改进,从零开始在更短的周期之内(据说是4天)超越其上一对外版本阿尔法Go Master。难道我们的团队及你们的团队和公司不可以这样吗?保持归零的敏捷初心,利用例如Scrum框架这种刻意练习的方式,一起迈向下一个十年吧!未来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发展和敏捷的影响力又是不可估量的,与大家同行。
谢谢关注!
作者:进取的慢性子—Bill 李国彪 2018年8月于温哥华